第4課

使用情境與限制

本模組將深入探討共享定序器網路與原子組合性在實際應用中的情境,重點分析去中心化金融(DeFi)、跨卷層應用與 MEV 市場。同時,本文也詳盡解析現階段尚未克服的實際限制與風險,涵蓋技術、經濟及治理層面的挑戰。

跨 Rollup 橋接與套利

共享定序器網路最明顯的應用之一,就是實現各 Rollup 間高效橋接。傳統跨 Rollup 橋接仰賴非同步訊息傳遞,難以避免帶來延遲與安全疑慮。用戶在一個 Rollup 鎖定資產後,須等待最終確認,才能在另一 Rollup 鑄造對應資產,這過程常需花費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共享定序器能藉由原子納入功能,讓鎖定及鑄造操作於同一區塊中排序,顯著降低橋接延遲,也有效減輕部分執行風險,對跨多 Rollup 轉移流動性者尤有價值。

套利交易則是另一重要應用場景。不同 Rollup 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間常有價格差異。在缺乏同步排序時,套利者會面臨重大執行風險:當一個 Rollup 上的交易確認時,另一個 Rollup 的價格可能已改變。共享定序器能讓跨 Rollup 的套利交易以原子性方式納入,提高價格發現效率並減少掠奪性 MEV 機會。2024 年於 Espresso 測試網進行的跨域套利早期實驗,已在滑點控制與可靠執行上展現顯著進步。

多 Rollup DeFi 協議

業界專家觀察到,DeFi 協議越來越傾向在多個 Rollup 同時運作,以拓展用戶基礎與流動性池。例如,借貸協議可能於不同 Rollup 分別維護市場,卻希望統一風險管理。共享定序器讓跨 Rollup 協作成為可能,例如重新平衡抵押品、跨 Rollup 清算部位,無需依賴低效外部橋接。同理,衍生品平台能打造原子性結算的跨 Rollup 金融工具,極大擴大複雜金融商品設計空間。

收益組合策略也能從原子納入大幅受益。例如,用戶能於一個 Rollup 質押資產、在另一個 Rollup 借入穩定幣,再部署到第三個 Rollup 的收益農場,所有操作皆於同一協調序列內完成。若無共享定序,這類策略將變得支離破碎,且每一環節都會面臨失敗風險。雖然現行多數實作仍欠缺完整原子執行,但整體風險顯著降低,已為開發者及交易者帶來實質改善。

MEV 與交易包最佳化

最大可抽取價值(MEV)現象出現在區塊生產者或定序器可為謀利而調整、納入或排除交易的環境下。在多 Rollup 情境中,MEV 機會已超越單一鏈,擴及跨層套利、清算及夾攻等類型。在這種背景下,共享定序器同時帶來新風險與新契機。

一方面,控制多 Rollup 的中心化定序器或會私下消化跨 Rollup MEV,導致市場不透明並帶來用戶價值損失。另一方面,去中心化共享定序器網路可引入公開透明的 MEV 拍賣機制,讓建構者公平競爭跨 Rollup 交易包的納入權。Espresso Systems 參考以太坊提議者-建構者分離(PBS)架構,成效驗證此類定序拍賣,既能避免 MEV 集中化,也確保排序權具備市場競爭性。實驗證明,共享定序器透過標準化存取並減少對私人中繼的依賴,有望建立更公平的 MEV 市場環境。

然而,MEV 緩解仍舊困難重重。即使導入拍賣機制,也無法確保所有型態的價值提取都能被有效中和。跨 Rollup 組合性亦擴大複雜 MEV 策略之攻擊面,現今研究已聚焦於閾值加密與延遲函數等密碼學技術,力求最大幅度減少系統被利用的潛在性。

治理與跨域協調

共享定序器網路帶來單一 Rollup 架構所無的治理複雜度。關於驗證者加入、費用分配及協議升級的決策,將同時影響所有連線 Rollup,造成全網協調與 Rollup 主權間的緊張。若共享定序器推動對某些 Rollup 有利、對其他 Rollup 不利的變更,目前並無直接衝突解決機制。

業界積極設計模組化治理架構,讓 Rollup 保有否決權,或可不中斷服務地退出網路。例如,Astria 的驗證者治理模型讓連線 Rollup 能透過多方協作影響網路參數,同時保有獨立執行環境。目前挑戰在於如何將這種模型擴展至數十個 Rollup,同時避免產生治理僵局或決策疲勞。

可擴展性與經濟風險

共享定序器雖帶來規模經濟效益,但同時集中大量價值。為多個高價值 Rollup 協調排序,使定序器網路成為攻擊目標,例如審查攻擊、賄賂、拒絕服務攻擊等。維護網路安全需有大量經濟質押和完善懲罰機制。包括 Radius 在內的專案已嘗試運用 EigenLayer 平台的重複質押資產建構安全基礎,但此法亦帶來新的相依與懲罰事件風險。

可擴展性同樣構成技術障礙。隨參與 Rollup 數量成長,定序器處理的交易量隨之增加。如何兼顧低延遲與多鏈公平排序極具挑戰。目前業界探索方案包含分片定序器網路或分層定序架構,雖然這些方式有系統再度碎片化的潛在風險。

限制與潛在風險

儘管已有明顯進展,共享定序器網路仍屬發展初期。目前系統僅支援原子納入,尚未能完整執行,限制部分高價值應用場景,如組合型衍生品或即時多 Rollup 清算。與傳統橋接相比,延遲雖明顯改善,仍難與單鏈的同步組合性競爭。

監管不確定性同樣是關鍵變數。共享定序器協調多鏈活動,可能引來合規要求或法律責任關注,尤其在某些司法轄區將交易排序視為受監管功能時。即便實現去中心化,排序權力若集中,仍有可能引起金融監理機關高度審查,防止市場操縱或共謀。

最終,用戶採用情形極大取決於開發者工具的成熟度及教育普及。打造能安全運用原子納入特性的應用程式,需充分理解潛在故障模式並設計有效的回退機制。若缺乏完善 SDK、標準化 API 與清楚技術文件,市場大規模採用的腳步可能會落後於這些網路的實際技術發展。

免責聲明
*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課程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 本課程由入駐Gate Learn的作者創作,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Gate Learn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