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定币市场迅速发展,全球监管格局逐步成形无论如何评判,从实际应用来看,当前加密世界与5-10年前相比并无本质区别。虽然规模持续增长,Defi也成为一大亮点,但归根结底,加密市场中最为成功的仍是货币类应用,除比特币外就是稳定币。这两类加密货币虽然都取得了广泛应用,但发展路径截然不同。比特币凭借惊人的价格涨幅赢得了世界的认可,成为去中心化货币的代表。而从实用性而非价值储存的角度来看,稳定币才是真正实现全球大规模采用的加密资产。目前全球稳定币市值已达2438亿美元。根据数据平台统计,过去12个月稳定币总交易量高达33.4万亿美元,交易次数达58亿次,活跃唯一地址数量达2.5亿。使用频率高、规模庞大,说明稳定币的应用需求和逻辑已基本成熟。但从监管角度看,稳定币仍处于磨合阶段。近年来,全球稳定币监管持续完善。美国参议院刚刚通过了《引导和推动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法案),为全球稳定币监管再次扫清障碍。## 稳定币发展迅猛,头部效应显著稳定币通过与法定货币、贵金属等基础资产挂钩来提供价值稳定性,旨在消除加密货币的高波动性,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结算、储值和投资工具。作为加密市场的价值尺度,稳定币的每次扩张都反映了行业规模的增长。2017年全球稳定币流通量不到10亿美元,如今已接近2500亿美元。与此同时,全球加密市场从不足1万亿美元增长到3万亿美元规模,逐步进入主流视野。从近期数据看,本轮牛市可视为稳定币的牛市。FTX事件后,全球稳定币供应量从1900亿美元一度回落至1200亿美元,但此后稳步增长,18个月内持续上涨。与此同时,比特币价格从17500美元谷底攀升至10万美元以上。究其原因,本轮牛市流动性主要来自外部机构,而机构入场通常首选稳定币作为媒介,因此呈现出外部流动性增加、稳定币规模扩大的特点。发展至今,稳定币种类繁多。可按控制中心区分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稳定币,按法币类型分为美元稳定币和非美元稳定币,还可按是否计息、抵押物类型等进行划分,覆盖范围广泛。与其他加密资产不同,稳定币本质是核心定价工具,不用于炒作、多数无官方限制、全球可用,为其成为全球化货币奠定了基础。从覆盖范围看,除欧美、日韩等主流地区外,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尤其是金融基础设施薄弱和通胀严重的地区,均已开始在日常交易中使用稳定币。据某支付平台去年的报告,稳定币在非加密领域最受欢迎的用途是货币替代(69%),其次是支付商品和服务(39%)以及跨境支付(39%)。可以看出,稳定币已开始摆脱加密投资标签,成为加密市场与全球经济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在此背景下,全球稳定币的发展格局备受关注。从市场份额看,美元稳定币占据稳定币市场99%的规模,被戏称为"美元分支"。具体来看,由于货币本身具有规模效应,强者恒强、头部化明显是稳定币领域的关键特征。中心化稳定币占据主导地位,某中心化稳定币成为绝对领导者,市场份额达1520亿美元,占比62.29%。排名第二的某中心化稳定币市值约603亿美元,占比24.71%。仅这两种稳定币就占据了市场总量的80%以上,集中度可见一斑。排名第三的是以独特机制和高收益率脱颖而出的某半中心化稳定币,目前市值49亿美元。自某算法稳定币崩溃后,算法稳定币式微,在稳定币排名中,仅有某生态中的去中心化稳定币仍位列前茅,市值约35亿美元。某知名去中心化稳定币受分流影响,目前规模仅45亿美元。从公链角度看,以太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50%,其次是某公链(31.36%)、某公链(4.85%)和某公链(4.15%)。从业务角度看,稳定币发行是一项低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大规模发行可使发行机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数字货币直接兑换现金的模式更是让发行方在无风险收益中获利丰厚。以某知名稳定币发行方为例,根据其2024年全年财报,该公司在一年内实现137亿美元净利润,集团净资产飙升至200亿美元,而公司仅有165名员工,人均效率惊人。如此高额收益吸引各大机构纷纷入局,近年来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目前,某政治人物家族项目也推出了稳定币,于4月12日软启动,已迅速集成超过10个协议或应用。## 监管磨合加速,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随着机构争相进入,监管也随之而来。目前,包括美国、欧盟、新加坡、迪拜、香港等地都已开始或已完成针对稳定币的立法。作为加密中心,美国无疑是全球最受瞩目的地区。仅从美国监管来看,稳定币经历了从高度不确定到逐步明朗的过程。2025年之前,美国国会并未针对稳定币和加密货币颁布专门法规。在现有法规框架下,多个监管机构都对稳定币进行了定义,以争取对这一新兴领域的主导权。某执法机构以许可制为抓手监管从事加密货币发行与交易的主体,某监管机构则依据证券交易法将部分稳定币视为证券,另一监管机构则从商品角度关注稳定币的反欺诈和反市场操纵。复杂的监管体系不仅使主体界定困难,在美国的行政制度下,州级稳定币监管环境更是呈现多样化趋势,部分州还设有独立的加密货币牌照。可以看出,2025年前针对稳定币的监管相当碎片化,甚至存在监管机构角力导致的混乱现象,给稳定币行业带来高度不确定性和合规难题。但随着新一届政府上任,稳定币监管被按下加速键。今年2月,美国众议院相关委员会主席提交了《2025年稳定币透明与责任促进账本经济法案》(简称"STABLE")草案。同月,数位参议员联合提出《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GENIUS法案)。两项法案的集中提出并非偶然,而是得到高层支持的前瞻性行动。今年3月白宫举办首届加密峰会时,总统就对稳定币表示兴趣,称其为"极具前景"的增长模式,并希望国会能在8月休会前将相关立法递交至总统办公室,释放出明确信号。3月17日,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以18票赞成、6票反对的两党支持率通过GENIUS法案,将其正式递交参议院。3月26日,STABLE法案提交修订版,并于4月3日获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通过,递交众议院进行全体表决。尽管同为稳定币法案,两者侧重点略有不同。STABLE优先考虑联邦统一管控,GENIUS则强调构建州级与联邦并行的双轨制。STABLE将发行资格限定在有保险的存款机构和获联邦批准的非银行机构,GENIUS则允许更多类型主体参与。两者均要求1:1储备并每月披露,但STABLE更为严格,要求额外保险并对算法稳定币实施两年禁令,而GENIUS在特定条件下允许探索算法稳定币。此外,GENIUS支持稳定币向持有人提供利息,STABLE则明令禁止付息。在实践中,两项法案均面临多方质疑。州政府反对联邦在STABLE中的监管优先权,部分业内人士对严格条款表示不满。GENIUS则主要引发了合规成本讨论,认为双轨制会增加成本,且过于聚焦美国本土市场,忽视第三世界国家需求。目前看来,GENIUS法案进展更快。5月9日,参议院首次投票以48票赞成49票反对未能通过,原因是反对党要求加强反腐败条款并禁止行政部门成员持有加密货币。针对此事,财政部长发文直言立法者无所作为,表示不满。不久后,GENIUS法案二次闯关。更新版本通过规模划分监管机制,即超100亿资产的稳定币由联邦监管,低于100亿市值的由各州自行监管。同时明确与美国保险信用和政府信用割裂,降低系统性风险,并增加科技公司参与限制条款。虽仍未触及反对党关注的道德规范,但在投资者和现有机制保护方面有所进步。在此背景下,部分反对党议员转向支持,美国参议院于19日晚以66票支持、3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GENIUS法案的程序性动议,为最终立法扫清障碍。下一步将进入参议院全体辩论和修正程序,随后交由众议院审议。考虑到众议院通过门槛较低,该法案最终递交总统签署成为正式法律的可能性很高。该法案的通过无疑是美国加密资产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将填补美国稳定币监管空白,明确监管主体与规则,进一步推动美国稳定币产业发展,为加密行业主流化再添动力。从美国角度看,法规出台后,美元以稳定币为基础深入渗透的影响力将更加凸显,加密市场成为美元附属的趋势将持续增强,为美元构建中心化与去中心化霸权提供核心驱动。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法案,都要求稳定币持有者必须持有美国国债、美元等,这也为美债创造了新的持续购买需求。## 美国之外,全球稳定币监管已初步成形2025年才有明确稳定币监管,说明美国在这方面并非走在前列。实际上,早在美国之前,欧盟就推出了加密资产市场(MiCA)法案,为包括稳定币在内的所有加密资产提供全面监管框架。MiCA将稳定币划分为资产参考代币与电子货币代币,同样禁止算法稳定币,要求发行机构(尤其是具有一定市场规模的机构)必须维持1:1资本储备,遵守透明度规则,在欧盟监管机构完成注册。与此同时,欧洲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管理局建议对持有加密资产(包括稳定币)的保险公司实施严格资本管理制度,要求对这类资产持仓计提100%资本充足率,在偿付能力计算中将其视为零价值资产。在欧盟之外,香港也是稳定币监管的先行者。2024年12月6日,香港政府发布《稳定币条例草案》,并于12月18日提交立法会进行一读。据最新消息,该法案将于5月21
稳定币监管全球化 美国GENIUS法案获参议院通过
稳定币市场迅速发展,全球监管格局逐步成形
无论如何评判,从实际应用来看,当前加密世界与5-10年前相比并无本质区别。虽然规模持续增长,Defi也成为一大亮点,但归根结底,加密市场中最为成功的仍是货币类应用,除比特币外就是稳定币。
这两类加密货币虽然都取得了广泛应用,但发展路径截然不同。比特币凭借惊人的价格涨幅赢得了世界的认可,成为去中心化货币的代表。而从实用性而非价值储存的角度来看,稳定币才是真正实现全球大规模采用的加密资产。
目前全球稳定币市值已达2438亿美元。根据数据平台统计,过去12个月稳定币总交易量高达33.4万亿美元,交易次数达58亿次,活跃唯一地址数量达2.5亿。
使用频率高、规模庞大,说明稳定币的应用需求和逻辑已基本成熟。但从监管角度看,稳定币仍处于磨合阶段。近年来,全球稳定币监管持续完善。美国参议院刚刚通过了《引导和推动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法案),为全球稳定币监管再次扫清障碍。
稳定币发展迅猛,头部效应显著
稳定币通过与法定货币、贵金属等基础资产挂钩来提供价值稳定性,旨在消除加密货币的高波动性,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结算、储值和投资工具。作为加密市场的价值尺度,稳定币的每次扩张都反映了行业规模的增长。2017年全球稳定币流通量不到10亿美元,如今已接近2500亿美元。与此同时,全球加密市场从不足1万亿美元增长到3万亿美元规模,逐步进入主流视野。
从近期数据看,本轮牛市可视为稳定币的牛市。FTX事件后,全球稳定币供应量从1900亿美元一度回落至1200亿美元,但此后稳步增长,18个月内持续上涨。与此同时,比特币价格从17500美元谷底攀升至10万美元以上。究其原因,本轮牛市流动性主要来自外部机构,而机构入场通常首选稳定币作为媒介,因此呈现出外部流动性增加、稳定币规模扩大的特点。
发展至今,稳定币种类繁多。可按控制中心区分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稳定币,按法币类型分为美元稳定币和非美元稳定币,还可按是否计息、抵押物类型等进行划分,覆盖范围广泛。与其他加密资产不同,稳定币本质是核心定价工具,不用于炒作、多数无官方限制、全球可用,为其成为全球化货币奠定了基础。
从覆盖范围看,除欧美、日韩等主流地区外,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尤其是金融基础设施薄弱和通胀严重的地区,均已开始在日常交易中使用稳定币。据某支付平台去年的报告,稳定币在非加密领域最受欢迎的用途是货币替代(69%),其次是支付商品和服务(39%)以及跨境支付(39%)。
可以看出,稳定币已开始摆脱加密投资标签,成为加密市场与全球经济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在此背景下,全球稳定币的发展格局备受关注。从市场份额看,美元稳定币占据稳定币市场99%的规模,被戏称为"美元分支"。
具体来看,由于货币本身具有规模效应,强者恒强、头部化明显是稳定币领域的关键特征。中心化稳定币占据主导地位,某中心化稳定币成为绝对领导者,市场份额达1520亿美元,占比62.29%。排名第二的某中心化稳定币市值约603亿美元,占比24.71%。仅这两种稳定币就占据了市场总量的80%以上,集中度可见一斑。排名第三的是以独特机制和高收益率脱颖而出的某半中心化稳定币,目前市值49亿美元。自某算法稳定币崩溃后,算法稳定币式微,在稳定币排名中,仅有某生态中的去中心化稳定币仍位列前茅,市值约35亿美元。某知名去中心化稳定币受分流影响,目前规模仅45亿美元。从公链角度看,以太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50%,其次是某公链(31.36%)、某公链(4.85%)和某公链(4.15%)。
从业务角度看,稳定币发行是一项低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大规模发行可使发行机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数字货币直接兑换现金的模式更是让发行方在无风险收益中获利丰厚。以某知名稳定币发行方为例,根据其2024年全年财报,该公司在一年内实现137亿美元净利润,集团净资产飙升至200亿美元,而公司仅有165名员工,人均效率惊人。如此高额收益吸引各大机构纷纷入局,近年来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目前,某政治人物家族项目也推出了稳定币,于4月12日软启动,已迅速集成超过10个协议或应用。
监管磨合加速,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
随着机构争相进入,监管也随之而来。目前,包括美国、欧盟、新加坡、迪拜、香港等地都已开始或已完成针对稳定币的立法。作为加密中心,美国无疑是全球最受瞩目的地区。
仅从美国监管来看,稳定币经历了从高度不确定到逐步明朗的过程。2025年之前,美国国会并未针对稳定币和加密货币颁布专门法规。在现有法规框架下,多个监管机构都对稳定币进行了定义,以争取对这一新兴领域的主导权。某执法机构以许可制为抓手监管从事加密货币发行与交易的主体,某监管机构则依据证券交易法将部分稳定币视为证券,另一监管机构则从商品角度关注稳定币的反欺诈和反市场操纵。复杂的监管体系不仅使主体界定困难,在美国的行政制度下,州级稳定币监管环境更是呈现多样化趋势,部分州还设有独立的加密货币牌照。
可以看出,2025年前针对稳定币的监管相当碎片化,甚至存在监管机构角力导致的混乱现象,给稳定币行业带来高度不确定性和合规难题。但随着新一届政府上任,稳定币监管被按下加速键。
今年2月,美国众议院相关委员会主席提交了《2025年稳定币透明与责任促进账本经济法案》(简称"STABLE")草案。同月,数位参议员联合提出《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GENIUS法案)。
两项法案的集中提出并非偶然,而是得到高层支持的前瞻性行动。今年3月白宫举办首届加密峰会时,总统就对稳定币表示兴趣,称其为"极具前景"的增长模式,并希望国会能在8月休会前将相关立法递交至总统办公室,释放出明确信号。
3月17日,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以18票赞成、6票反对的两党支持率通过GENIUS法案,将其正式递交参议院。3月26日,STABLE法案提交修订版,并于4月3日获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通过,递交众议院进行全体表决。
尽管同为稳定币法案,两者侧重点略有不同。STABLE优先考虑联邦统一管控,GENIUS则强调构建州级与联邦并行的双轨制。STABLE将发行资格限定在有保险的存款机构和获联邦批准的非银行机构,GENIUS则允许更多类型主体参与。两者均要求1:1储备并每月披露,但STABLE更为严格,要求额外保险并对算法稳定币实施两年禁令,而GENIUS在特定条件下允许探索算法稳定币。此外,GENIUS支持稳定币向持有人提供利息,STABLE则明令禁止付息。
在实践中,两项法案均面临多方质疑。州政府反对联邦在STABLE中的监管优先权,部分业内人士对严格条款表示不满。GENIUS则主要引发了合规成本讨论,认为双轨制会增加成本,且过于聚焦美国本土市场,忽视第三世界国家需求。
目前看来,GENIUS法案进展更快。5月9日,参议院首次投票以48票赞成49票反对未能通过,原因是反对党要求加强反腐败条款并禁止行政部门成员持有加密货币。针对此事,财政部长发文直言立法者无所作为,表示不满。
不久后,GENIUS法案二次闯关。更新版本通过规模划分监管机制,即超100亿资产的稳定币由联邦监管,低于100亿市值的由各州自行监管。同时明确与美国保险信用和政府信用割裂,降低系统性风险,并增加科技公司参与限制条款。虽仍未触及反对党关注的道德规范,但在投资者和现有机制保护方面有所进步。在此背景下,部分反对党议员转向支持,美国参议院于19日晚以66票支持、3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GENIUS法案的程序性动议,为最终立法扫清障碍。下一步将进入参议院全体辩论和修正程序,随后交由众议院审议。考虑到众议院通过门槛较低,该法案最终递交总统签署成为正式法律的可能性很高。
该法案的通过无疑是美国加密资产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将填补美国稳定币监管空白,明确监管主体与规则,进一步推动美国稳定币产业发展,为加密行业主流化再添动力。从美国角度看,法规出台后,美元以稳定币为基础深入渗透的影响力将更加凸显,加密市场成为美元附属的趋势将持续增强,为美元构建中心化与去中心化霸权提供核心驱动。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法案,都要求稳定币持有者必须持有美国国债、美元等,这也为美债创造了新的持续购买需求。
美国之外,全球稳定币监管已初步成形
2025年才有明确稳定币监管,说明美国在这方面并非走在前列。实际上,早在美国之前,欧盟就推出了加密资产市场(MiCA)法案,为包括稳定币在内的所有加密资产提供全面监管框架。MiCA将稳定币划分为资产参考代币与电子货币代币,同样禁止算法稳定币,要求发行机构(尤其是具有一定市场规模的机构)必须维持1:1资本储备,遵守透明度规则,在欧盟监管机构完成注册。与此同时,欧洲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管理局建议对持有加密资产(包括稳定币)的保险公司实施严格资本管理制度,要求对这类资产持仓计提100%资本充足率,在偿付能力计算中将其视为零价值资产。
在欧盟之外,香港也是稳定币监管的先行者。2024年12月6日,香港政府发布《稳定币条例草案》,并于12月18日提交立法会进行一读。据最新消息,该法案将于5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