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特幣的先鋒集團或成 MSTR 最大機構持股方

Vanguard(先鋒集團)一直以來在加密行業中被視爲“反比特幣”的代表,但近日卻因其旗下指數基金被動持有 MicroStrategy(MSTR)股票而成爲這家比特幣頭部公司的最大機構投資者之一。據 Bloomberg 報道,先鋒目前已持有超過 2000 萬股 MSTR 股票,市值約爲 92.6 億美元,佔總股本超 8%,超越 Capital Group 成爲頭號機構股東。

這一“反差”操作,引發了加密社區和傳統金融行業對“指數投資是否背離立場”的激烈討論。先鋒雖然反對客戶直接投資比特幣 ETF,卻因指數產品配置而被動持有間接比特幣敞口,引發多方質疑。

##Vanguard 持倉緣何而來? 先鋒對 MSTR 的持倉並非基於比特幣投資邏輯,而是被動指數策略的結果。MSTR 股票目前被納入先鋒旗下多個指數基金,包括:

  • 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VITSX)
  • Vanguard Extended Market Index Fund(VIEIX)
  • Vanguard Growth ETF(VUG)

這些基金追蹤美國主流股票指數,只要 MSTR 符合權重標準,就會被自動納入組合。這意味着,即使 Vanguard 管理層個人或整體反對比特幣,他們也不得不通過產品機制持有這類資產。 正如 Bloomberg 分析師 Eric Balchunas 所言:“當你運行指數基金時,不得不持有所有股票,包括你不喜歡的。”

##MSTR 已成間接比特幣 ETF? 由 Michael Saylor 領導的 MicroStrategy,自 2020 年開始持續大規模購買比特幣,截至目前已累計持有超過 60 萬枚 BTC,總價值超過 720 億美元。其商業模式已從傳統軟件企業轉型爲“比特幣資產公司”,其股價表現基本與比特幣價格強相關,長期被市場視爲“比特幣的影子 ETF”。

先鋒集團如今成爲最大機構股東,等於在毫不情願的情況下暴露於比特幣價格波動之中。這也讓許多業內人士諷刺 Vanguard 的行爲是一種“制度性失憶”或“被動式僞善”。VanEck 數字資產研究主管 Matthew Sigel 更直言:“將 90 億美元投向你公開諷刺的資產,這不是策略,這是制度性癡呆。”

##先鋒爲何堅持反對比特幣 ETF? 盡管 BlackRock 的 IBIT 成爲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 ETF,資產管理規模突破 800 億美元,先鋒依然拒絕向客戶提供任何現貨比特幣 ETF 產品。

現任 CEO Salim Ramji 雖曾任 BlackRock 數字資產負責人,被視爲“加密友好型領導”,但上任後並未改變公司立場。他公開表示:“我們希望在產品與服務上保持一致性,不會因短期趨勢而更改投資哲學。”這表明 Vanguard 的反比特幣立場來自其長期價值投資理念,而非簡單的市場偏見。

##被動投資的悖論:立場 vs 曝險 這一事件也再次暴露了指數基金的一大悖論——當市場結構改變時,被動投資者無法“回避”某些資產,即便這些資產與其價值觀或風控原則不一致。

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被動指數投資是效率與分散化的體現。但當類似 MSTR 這樣的股票變成單一主題的高度集中資產(即比特幣),也可能帶來新的風險:

  • 市場劇烈波動時,基金淨值將被動跟隨下跌;
  • 投資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暴露於比特幣資產;
  • 指數設計者和基金管理者之間的責任界限不清。

##加密市場的隱形機構化? 盡管 Vanguard 拒絕直接參與比特幣 ETF,卻通過指數配置間接參與比特幣市場。這也從側面說明,加密資產正在逐步滲透入傳統金融體系,即使是最保守的機構也難以完全規避。未來,隨着更多加密公司市值進入主流指數、更多 ETF 產品問世,“不投加密”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機構參與將更趨隱性化與結構化。

##結語 先鋒集團成爲 MicroStrategy 最大機構股東的事件,體現出指數投資體系與市場新趨勢之間的張力。在數字資產逐漸滲透傳統金融的當下,“立場”與“策略”之間的衝突將成爲一個難以回避的新話題。這場“無意中的比特幣投資”也提醒投資者:在結構性產品背後,真實的市場敞口遠比表面更復雜。而先鋒是否最終調整加密立場,也許只是時間問題。

BTC1.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