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全球化的推動者:跨鏈通信協議跨鏈資本的自由流動在今年3月達到頂峯,橋接資產總量超過250億美元。這讓人聯想到90年代跨國投資的興起,當時被限制在國內的資本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在這個互聯互通的世界裏,區塊鏈的互操作性不僅是一個單一特性,更是區塊鏈經濟"跨鏈全球化"的通道。正如全球化爲本地和全球經濟帶來了增量的貿易商業,跨鏈的全球化將催生Web3中的新應用和新用例。這個新增長週期背後的核心基礎設施就是廣義的跨鏈消息網路。區塊鏈互操作性有兩種形式值得區分。第一種是雙向資產橋接。雖然"橋梁"一詞容易讓人聯想到工程方面的概念,但雙向橋梁實際上更像是銀行。它們一方面吸收資產,另一方面發行負債。爲了保持償付能力,其資產必須與負債相匹配。這些橋梁的主要工作是持續處理存款和贖回。目前,大多數主要橋梁都是這種雙向形式。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橋梁中的大多數都是"國家資助的",比如某些知名公鏈的橋。幾乎所有這些都直接連接到以太坊。這並不奇怪。對於新興的區塊鏈,橋梁對於資產和用戶的流入至關重要。它類似於現實世界中的運河和鐵路,被國有化、被補貼。因此,即使這些橋梁的開發和維護成本很高,甚至沒有盈利,但爲了"國家"的利益仍然要補貼和支持它們。如果雙向橋梁是銀行,這些銀行之間如何競爭?它們在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上展開競爭。體量最大、資本最多,且沒有發生過資產被盜的銀行將成爲最值得信賴的銀行,並最終贏得用戶的信任。用戶體驗和效率當然很重要,但是當你在信任上競爭時,資產負債表的深度才是最終的核心。從長遠來看,國家資助的橋梁會贏嗎?難點在於:一整套橋梁可以讓資本自由流動,但僅靠雙向橋梁無法創建全球互操作性的系統。這是因爲大多數這些橋接器都無法進行復雜的交互,它們只能處理簡單的存提款。真正的終局是通用的跨鏈消息傳遞,跨鏈消息傳遞是在另一條鏈上調用合約的能力。想象一下能夠使用來自某公鏈的以太坊DeFi項目,或者能夠將某項目的存款存入另一公鏈的農場。跨鏈消息的傳遞還可以實現資產的轉移,但它不僅止步於此,還可以實現更多的功能。早期,一些公鏈都有做這個區塊鏈"州際公路系統"的野心。但它們已經演變成專門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主要在彼此之間架起橋梁,但獲得真正的跨鏈可組合性的唯一方法是正面解決困難的跨鏈消息傳遞問題。一些項目正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它們的目標是使區塊鏈開發人員可以輕鬆插入其他鏈上的應用程序並與之通信,允許Dapps以最小的開發成本輕鬆擴展到多個鏈,並允許用戶與跨多個生態系統的應用程序交互,且中間幾乎沒有摩擦。最終,目標將是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他們不一定需要知道他們的應用程序後端涉及哪些鏈。這就是人們長期以來對互聯網的體驗:當網站向第三方服務器進行API調用時,用戶只是體驗到一個單一的無縫應用程序。在未來,web3的感覺可能與Internet的感覺相同,只有正在與之交互的應用程序,其餘的都是將是無感知的。歸根結底,幾乎所有技術領域都與用戶體驗有關。實現流暢、直觀的用戶體驗對於吸引下一個億級人口至關重要。拼湊而成的簡單的集中式橋梁,只是發展階段所必要的墊腳石。沒有它們,我們今天不可能到達這裏。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實現與我們在web2中所期望的終端用戶相同的體驗,開發人員需要基礎設施和工具來消除跨鏈世界中的摩擦。90年代,跨國投資的增長使跨國公司在世界範圍內興起。我相信通過跨鏈互操作性,web3正處於類似拐點的風口浪尖。用戶將不再受限於鏈上現存在的應用程序——它將打開整個web3世界,使其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通行。
跨鏈通信協議:引領區塊鏈走向全球化新紀元
區塊鏈全球化的推動者:跨鏈通信協議
跨鏈資本的自由流動在今年3月達到頂峯,橋接資產總量超過250億美元。這讓人聯想到90年代跨國投資的興起,當時被限制在國內的資本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在這個互聯互通的世界裏,區塊鏈的互操作性不僅是一個單一特性,更是區塊鏈經濟"跨鏈全球化"的通道。
正如全球化爲本地和全球經濟帶來了增量的貿易商業,跨鏈的全球化將催生Web3中的新應用和新用例。這個新增長週期背後的核心基礎設施就是廣義的跨鏈消息網路。
區塊鏈互操作性有兩種形式值得區分。第一種是雙向資產橋接。雖然"橋梁"一詞容易讓人聯想到工程方面的概念,但雙向橋梁實際上更像是銀行。它們一方面吸收資產,另一方面發行負債。爲了保持償付能力,其資產必須與負債相匹配。這些橋梁的主要工作是持續處理存款和贖回。
目前,大多數主要橋梁都是這種雙向形式。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橋梁中的大多數都是"國家資助的",比如某些知名公鏈的橋。幾乎所有這些都直接連接到以太坊。
這並不奇怪。對於新興的區塊鏈,橋梁對於資產和用戶的流入至關重要。它類似於現實世界中的運河和鐵路,被國有化、被補貼。因此,即使這些橋梁的開發和維護成本很高,甚至沒有盈利,但爲了"國家"的利益仍然要補貼和支持它們。
如果雙向橋梁是銀行,這些銀行之間如何競爭?它們在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上展開競爭。體量最大、資本最多,且沒有發生過資產被盜的銀行將成爲最值得信賴的銀行,並最終贏得用戶的信任。用戶體驗和效率當然很重要,但是當你在信任上競爭時,資產負債表的深度才是最終的核心。
從長遠來看,國家資助的橋梁會贏嗎?難點在於:一整套橋梁可以讓資本自由流動,但僅靠雙向橋梁無法創建全球互操作性的系統。這是因爲大多數這些橋接器都無法進行復雜的交互,它們只能處理簡單的存提款。
真正的終局是通用的跨鏈消息傳遞,跨鏈消息傳遞是在另一條鏈上調用合約的能力。想象一下能夠使用來自某公鏈的以太坊DeFi項目,或者能夠將某項目的存款存入另一公鏈的農場。跨鏈消息的傳遞還可以實現資產的轉移,但它不僅止步於此,還可以實現更多的功能。
早期,一些公鏈都有做這個區塊鏈"州際公路系統"的野心。但它們已經演變成專門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主要在彼此之間架起橋梁,但獲得真正的跨鏈可組合性的唯一方法是正面解決困難的跨鏈消息傳遞問題。
一些項目正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它們的目標是使區塊鏈開發人員可以輕鬆插入其他鏈上的應用程序並與之通信,允許Dapps以最小的開發成本輕鬆擴展到多個鏈,並允許用戶與跨多個生態系統的應用程序交互,且中間幾乎沒有摩擦。
最終,目標將是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他們不一定需要知道他們的應用程序後端涉及哪些鏈。這就是人們長期以來對互聯網的體驗:當網站向第三方服務器進行API調用時,用戶只是體驗到一個單一的無縫應用程序。在未來,web3的感覺可能與Internet的感覺相同,只有正在與之交互的應用程序,其餘的都是將是無感知的。
歸根結底,幾乎所有技術領域都與用戶體驗有關。實現流暢、直觀的用戶體驗對於吸引下一個億級人口至關重要。拼湊而成的簡單的集中式橋梁,只是發展階段所必要的墊腳石。沒有它們,我們今天不可能到達這裏。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實現與我們在web2中所期望的終端用戶相同的體驗,開發人員需要基礎設施和工具來消除跨鏈世界中的摩擦。
90年代,跨國投資的增長使跨國公司在世界範圍內興起。我相信通過跨鏈互操作性,web3正處於類似拐點的風口浪尖。用戶將不再受限於鏈上現存在的應用程序——它將打開整個web3世界,使其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