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台徵20%》那你知道台灣又對美國課多少關稅嗎?可能沒你想的低

美國對台灣貿易關稅在 1 日公布為 20%,但影響層面更大的「232條款」半導體關稅至今仍未公布。另一方面,你是否想過台灣又對美國課徵多少關稅呢? (前情提要:台灣集體焦慮的半導體關稅:美國「232條款」是什麼? ) (背景補充:台灣20%關稅》新台幣貶破30元創兩個月新低、下週半導體關稅才是大魔王 ) 上週,美國正式宣布對台灣輸美商品課徵 20% 的「暫時性」關稅,雖然賴政府表示仍在進行談判,但高於日韓的稅率仍引發產業巨大震撼,也令科技業更緊張地等待俗稱半導體稅的「232條款」,牽動全台人民的心。 這時你會不會好奇,既然美國宣布對我們課徵 20% 關稅,那麼台灣一直以來又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多少稅金呢? 下文我依據網路提供的政府公開資料,來快速說明一下目前台灣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狀況。 台灣對美國的關稅結構:高度集中特定領域的保護壁壘 台灣的關稅制度以國際通用的「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為基礎,對來自美國的商品普遍適用 WTO 架構下的「最惠國待遇」(MFN)稅率 。總的來說,台灣的貿易保護高度集中在特定的、政治上敏感的產業,不過這些產業恰好是美國具備強大競爭力的領域 。 汽車:17.5% 的關稅與疊加稅負 台灣對從美國進口的載人小客車課徵 17.5% 的進口關稅,這道關稅高牆也是美台雙方目前在談判中的主要目標之一,據傳美方要求將其大幅調降至 2.5%甚至零關稅 。 除了關稅,進口汽車還需面臨兩大疊加稅負: 貨物稅:依引擎排氣量課徵,2,000 c.c.以下為 25%,以上則為 30% 。 奢侈稅:若完稅價格超過新台幣 300 萬元,需再額外課徵 10% 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 以上稅負雖對國產車與進口車一體適用,但仍顯著墊高了美國進口車的最終售價 。 農業:貿易談判的真正雷區 農業也是台美貿易摩擦最主要的來源之一,台灣對美國農產品設下了關稅與非關稅的多重壁壘。 牛肉:對特定等級的美國進口牛肉(如 Prime、Choice),台灣並非課徵從價稅,而是採用每公斤新台幣10元的「從量稅」 。 豬肉:此為高度受保護的產業,台灣對進口豬肉實施「關稅配額」制度 ,配額內的豬肉適用。 上述配額外的稅率則提高至 12.5%,且還有多項非關稅壁壘,例如強制要求所有含豬肉的食品標示原產地 。 禽肉:與豬肉類似,雞肉也曾採用關稅配額,配額內稅率為 20% 。 大豆與玉米:這兩項主要用作動物飼料的大宗物資,基本上為零關稅進口 。 工業與高科技產品:從零到 4% 的差距 相較之下,台灣在高科技與工業產品的關稅則低得多。 資通訊與電子產品:由於WTO《資訊科技協定》(ITA)的存在,半導體、電腦零件、網路通訊設備、半導體製造設備…等數百項科技產品早已享有零關稅待遇 。 民用航空器:根據《民用航空器貿易協定》,絕大多數民用航空器及其零組件同樣為零關稅 。 其他工業產品:2023年,台灣對工業產品的平均名目關稅率約為 4.13% 。 如有你有興趣,可以上財政部關務署提供的公開查詢管道,透過「關港貿單一窗口」網站中的「稅則稅率綜合查詢作業」系統,獲取特定貨品的詳細稅率資訊。 重頭戲還沒公布,台灣半導體關稅 另外要強調的是,白宮上週的宣告只是《對等關稅》的更新,20% 稅率並不適用在關稅豁免清單(Annex II)以及新增豁免項目的總統備忘錄,包括半導體、伺服器、藥品原料、關鍵零組件、礦產與化工材料等台灣主力輸美商品。 什麼是232條款?美國總統的貿易武器 《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是美國總統貿易武器庫中一把威力驚人的武器。它源自冷戰時期,賦予總統獨特的權力:只要認定某項進口產品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總統就能繞過國會與 WTO 框架,單方面迅速採取加徵關稅等貿易限制措施。 232 條款的威力在於其「國家安全」的定義可被無限擴張,從最初確保國防工業原料供應,已拓寬到涵蓋國家經濟福祉,甚至保護國內產業。這使得美國能將任何對外國供應鏈的經濟依賴,重新包裝成「國家安全威脅」,以取得貿易談判的絕對主導權。 台灣半導體成最重要戰場 2025 年 4 月 1 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啟動對半導體及相關產品的 232 調查。其範圍之廣前所未見,不僅涵蓋各類晶片,還包括半導體製造設備,以及最關鍵的,含有半導體的衍生性產品。 這條款是為台灣整個科技生態系埋下的一顆隱藏地雷,根據國發會的分析,衝擊可能波及伺服器、顯示卡、網路交換器等台灣出口大宗,威脅從台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廠,延伸至廣達、緯創、鴻海等整個電子代工與品牌產業鏈。 台灣關稅的三種可能劇本 面對即將揭曉的 232 條款調查結果,台灣科技業可能面臨三種劇本: 最壞情況,全面課徵高關稅 (25% 甚至更高):美國對所有來源的半導體及相關產品實施無差別高關稅。這將嚴重侵蝕企業利潤,迫使廠商在自行吸收與轉嫁客戶間痛苦抉擇,最終削弱台灣產品的全球競爭力。 鎖定成熟製程:此策略更為精巧,可能對 28 奈米及以上的成熟製程晶片課徵高關稅,同時給予 7 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豁免。此舉旨在確保美國自身在 AI 等領域所需的先進晶片供應不受干擾。在此劇本下,聯電、力積電等廠商將面臨巨大壓力。 談判交易,以威脅換取讓步 (最可能發生):在此劇本中,232條款的威脅將成為美國最強大的談判槓桿。台灣的籌碼則在於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技術不可替代性、在美鉅額投資的誠意,以及配合美國出口管制的戰略價值。最終結果可能不是單純的關稅,而是一份複雜的協議,例如「關稅配額」或是與更多投資美國的條件(例如此前作為達成協議的條件:日本宣布投資美國 5500 億美元、韓國也投資 3500 億美元)。 在鋼索上起舞的台灣 更深層的來說,232 條款調查遠不止是一場貿易爭端,它是美國重塑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強力工具。其終極目標是控制供應鏈、降低對單一地理位置(如台灣)的戰略物資依賴,並建立一個排除中國、更具韌性的「國防外包」體系,而非僅僅是課徵關稅。 對台灣而言,這就像大象在鋼索上跳舞,一邊是高關稅的經濟衝擊,另一邊則是可能...

PRIME-0.94%
ITA-1.49%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